若服理中汤不应者,此属下焦滑脱,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固涩。两感谓一日太阳、少阴两症俱见,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,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,前六经之证是也。
惟妇人,别时服。然阳为先,故主虚无变化,轻微而少;阴为后,故形体安静,重浊而多也。
虽寒属阴水,而天地阴阳气液相生之道,则寒之化,不能更生阴水也。仲景载三等阳明,是阳盛阴虚证矣。
若厥而下利,则为中寒,去黄芩加姜、附,不须疑也。 可用此方加对停洪宝丹,用葱汤调涂贴之。
服药已后,必然得睡,切莫惊起,任其自醒,后利下恶物,再进药数服,即见此药效矣。【注】经曰∶阳气太盛,阴气不得相营也。
神无所舍,元气昏瞑矣。 此则修养家言形神之阴阳,而非医家寒热之阴阳也。